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大量翘角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青瓦的发掘发现。翘角推荐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青瓦。陶青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青瓦、筒青瓦、青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青瓦。
三、仿古瓦耐候性,色彩持久性超强。仿古瓦选用耐候性工程聚酯作为瓦的表面涂料,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持久保持原貌,大量翘角即使长时间的暴露在紫外线、强光和潮湿等的恶劣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其颜色以及物理性能的稳定,使它的形态稳固,色彩鲜明。四、仿古瓦隔音、隔热和保温的效果非常好。五峰翘角通过各种音位的测试,在遭受到暴雨、冰雹以及大风的外界影响时,仿古瓦可很好的吸收噪音。在烈日和严寒的试验中,仿古瓦也体现出了很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
唐代长安建筑用瓦。大量翘角有大小数种。最大的宽23.5厘米,厚3.1厘米,唇长4厘米,较小的宽15.2厘米和13.4厘米不等。其中大多数经过磨光,呈漆黑色,少数则未经磨制,呈灰色。翘角推荐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唐长安大明宫和青龙寺等遗址中多有发现。覆盖屋顶的陶质建筑材料。呈半筒形,前端有凹凸的瓦舌。个别的筒瓦有瓦钉孔。器表饰较粗的绳纹。器内除素面外,往往有麻点纹、斜方格纹、菱形纹等纹饰。器体长度一般40多厘米,长的可达50厘米以上,直径为11厘米左右。一般为手制或模制,两侧有切割痕迹,舌部经陶轮旋转。整器不够规整,显得较粗糙。但火候高,相当坚硬。筒瓦为阳瓦,覆盖屋顶时,舌端朝上,相互叠扣。它与板瓦、瓦当相配,用于楚国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物上,大量发现于楚城遗址中,其流行时代大约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
3、仿古瓦铺瓦通常应用湿浆铺贴,大量翘角以保证板瓦、垌瓦与屋面的粘合面大及更牢固。屋面坡度45度以下的铺贴青瓦,檐口到屋脊距离5米以内屋面檐口的滴水、勾头用铜线捆牢即可,5米以上的屋面翘角推荐可在瓦面的中部适当用铜线捆牢部份底瓦及垌瓦,垌瓦在安装时2至3米长度以及脊瓦每隔5至10米须预留一条5至8mm宽膨胀缝,以防受热膨胀而挤压损坏。4、仿古瓦安装方法与琉璃瓦大致相同,因盖瓦是叠式安装,所以不用留膨胀缝。